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主办单位:市教育局
国际刊号:1008-5823
国内刊号:62-1145/G4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24367 人次
 
    本刊论文
地理教学联系社会生活和科技成果的策略研究
  摘要:地理教学应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科技成果,学习对生活有用、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鼓励学生积极探究,是实施新课程改革之急需。本文从引导学生进行过程体验学习、模拟操作学习、探究问题学习、综合实践学习、乡土实践学习、应用科技发展成果六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案例分析与策略探讨。
  关键词:地理教学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科技成果策略研究
  《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让学生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在实践与应用中感受地理学习的价值与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探究,使学生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显得尤为重要。
  但从地理教学实际来看,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重结果轻探究、重知识轻运用”的教学模式,没有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功能和价值。为此,目前迫切需要改革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
  地理教师必须摒弃落后的教育观念,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让学生带着地理知识走进生活,带着生活中的问题走进地理课堂;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地理知识、技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探究发现现代社会中各种生活现象的地理原因,并以这种方式来检验自己书本上学习的知识,使学生感觉到地理学习是“有用的学习”。让学生在联系与地理密切相关的科技成果的学习与探索中,确实感受到地理学习价值与乐趣,使学生体验到地理就在身边,生活处处有地理,从而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地理教学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科技成果,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急需,是构建终身学习社会的必然要求,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石。
  地理教学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有哪些有效策略呢?下面我对引导学生开展—过程体验学习、模拟操作学习、探究问题学习、综合实践学习、乡土实践学习、应用科技发展成果等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一、过程体验学习——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新知呈现的过程
  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体验学习的重要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各学科课程标准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教师要善于把地理教学内容放在真实有趣的情境里,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上升成地理问题、把生产生活现象抽象为地理原理与规律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发生的过程。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在引导学生图上旅行的情境里,看《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合作讨论完成,感受学习过程:(1)假若你做一次南北向的旅行,从赤道沿大陆西岸至北冰洋,沿途将会依次看到哪些自然带?自然带沿什么方向更替?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什么?这种地域分异规律以什么变化为基础?影响因素是什么?(2)如果你从赤道出发做一次南北向大陆东岸的旅行,沿途将会依次看到哪些自然带?自然带沿什么方向更替?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什么?这种地域分异规律以什么变化为基础?影响因素是什么?(3)假如你做一次东西向的旅行,从长白山向西到新疆沿途你会看到哪些自然带?假如你继续往西到达大西洋沿岸,自然带又分别是哪些?自然带沿什么方向更替?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什么?这种地域分异规律以什么变化为基础?影响因素是什么?这种地域分异规律在什么纬度最明显?
  引导学生经历从“认识现象到总结规律”的过程,由学生自己总结出: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二、模拟实验学习——观察现象,让学生动手实验获取知识
  地理教学中可进行模拟实验,模拟实验学习应该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仪器与器材)观察与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结论等案例设计。如学习地质构造内容,穿插《背斜储油原理》实验:(1)实验目的:观察弯曲塑料管油、水的相对位置;(2)实验材料:透明塑料管、水、油;(3)实验步骤:将塑料管一头封好,在塑料管里先注入适量水,再注入适量油,最后将等量的水注入,观察水、油的相对位置,将塑料管另一头封好,将塑料管弯曲成背斜的样子,观察水、油的相对位置的变化情况;(4)实验结果:在弯曲的塑料管里,油位于弯曲处顶部;(5)实验结论: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利于储存地下水。
  同理,《地转偏向力》《正午太阳高度测量》《测量当地的地理纬度》《大气热力环流》《二氧化碳温室效应》《演示水循环》《河流侵蚀的不同类型》《山前冲积扇形成与特点》《水土流失的成因》等内容的学习均可在模拟实验过程中总结规律得出结论,获取知识。
  三、自主探究学习——提出问题,运用合作探究模式解决问题
  要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性,问题意识是教学的关键。问题的产生方式有:
  1.活动中产生问题,教师提供给学生活动材料,如“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甲箱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15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让学生从材料中自发地发现他们感到的困惑,引发他们学习探究的兴趣,从而发现“近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2.让学生亲手操作或观察教师演示实验,出乎意料的实验现象往往使学生大惑不解,从而引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急切地想把实验怪现象弄明白。如学生通过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模拟实验发现“水平运动物体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的规律,并探究其原因。
  3.创设问题情境生成问题。如“巴山夜雨”或电视剧《三国演义》第76集“火熄上方谷”与热力环流有关,“漂流瓶的故事”传递着远隔重洋的信息与洋流运动有关,“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我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之渊源等,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动力。
  四、综合实践学习——走进生活,在知识的综合实践应用中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学习。如学习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规律,组织学生根据楼高、楼间距对住宅采光条件、楼间距进行分析与评价;在学习工业区位因素时,安排学生对本地企业的区位以及主要企业火电厂、造纸厂、面粉厂、食品厂、番茄酱厂等布局的合理性分析与评价;在学习城市功能分区时,组织学生根据学校所在城市资料绘制城市功能分区简图;学习生态保护问题时,组织学生针对调查本地主要生态问题及并提出合理化建议,让学生切身体“学以致用”,从而巩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五、乡土实践学习——立足本土,利用乡土地理或校本课程学习
  利用乡土地理或校本课程让学生联系身边的、家乡的自然、人文、乡风、民俗,学习身边的地理。例如高台县的行政区划;高台县的自然地理特征;高台县山区与川区分界线极其地形、气候(气温与降水)差异,民居与气候等。特别是通过探究当地独特的一些地理问题,如高台县国家级湿地规划与保护、骆驼城遗址成因分析等,实地勘察并绘制学校平面图,调查家乡一片利用不合理的土地并探讨这片土地的规划开发方案等,使学生体验到地理就在身边,生活处处有地理,从而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
  六、应用科技成果——找到课本知识与前沿科技发展成果的关联点
  结合与地理学科密切相关的科技发展成果,让学生找到课本知识与前沿科技成果的关联点,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高中地理教学地理课程涉及现代科技知识点较多,例如宇航技术、海洋开发、现代通信技术、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等。教学时,地理教师要善于发掘和积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现代科技前沿成果的新动态,例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可拓展人类探索外星生命动态,我国的嫦娥探月工程登月计划、三期工程、具体计划与卫星、探讨美国的“生物圈2号”和月球基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生物圈2号”实验的经验与教训。在《大气环境保护》一节防治酸雨的根本途径是改进能源技术,发展洁净的新能源,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有关煤的液化、气化技术。在《可持续发展》可介绍环保节能绿色照明的上海世博会“中国航空馆”、展现绿色安全智能化的未来家园“太空家园馆”,既加深了知识的理解,又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开展基础物理实验,为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神奇的课堂充分地展现了神奇奥妙的太空世界,大大地激发了青少年探寻太空的激情和好奇心。
  总之,地理教学只有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科技成果,让学生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在实践与应用中感受地理学习的价值与乐趣,使学生体验到地理就在身边,才能有效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兰州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